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智能當道


3 Apr 2013

智能科技生活化 你準備好了嗎?(上篇)

文:程為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智能當道,你準備好凡事都和智能扯上關係了嗎?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皆是智能科技的初階產品,即將在各智能科技公司之間開打的智能市場,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汽車,以及智能家居,將把智能生活推至另一個高峰。
 當然,那還不是最終的智能科技運用,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斷推陳出新,智能科技就會不斷的突破!
有一天,智能科技運用成熟后,也許你的生活就有以下場景。
 踏出家門后,對著智能手表說一聲:“鎖門”,門就鎖上了。走到泊車場取車,汽車內置偵察系統,偵測到智能手表內發出無線射頻(RFID),自動解鎖。
 上車綁好安全帶后,對著汽車下指令:“啟動引擎,自動導航,目的地:KLCC”,開車后,你就通過手機或手表檢查電郵,撥打幾個電話。
 到了和老朋友相見的地點,就利用智能眼鏡拍下對方的樣子,把照片上傳至雲端儲存,然后設定轉存到手機內聯絡簿,成為老朋友手機號碼的相片顯示。
 想要和老朋友在商場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就啟動智能眼鏡搜索功能,直接在網頁上訂票,然后走到電影院,智能手表對著取票機器,認證身分后就入場。
 如果智能科技能夠結合聲控、藍牙、無線射頻、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二維碼等技術,生活結合各種智能科技產品,想要達到上述情況非異想天開。
 以智能手表來說,市場研究機構預測,穿載式智能產品將是下一個智能市場潮流!
智能手表也將登場
 最近,韓國三星(Samsung)不只是推出新一代智能手機引起關注,計劃研發結集電腦、手機和各種生活功能的智能手表,也讓三星繼續成為活題。
 三星智能手機市場對頭蘋果(Apple),早前也放出風聲,計劃推出iWatch,也想在智能手表市場分一杯羹,雖然並沒有正式宣佈,但卻吸引不少媒體和企業關注。
 智能手機成功普及,使得智能科技運用進入另一個層次,智能手表成為各大科技企業想要分享的另一個大蛋糕。
 在生活中,智能手表會有怎樣的便利?當你搭飛機時,智能手表具有身分認證功能,購物不需要掏腰包,對著商家的近距離無線通訊儀器掃描就可付款。
 智能科技應用的時代已經到了,現在已不是考慮能不能使用,而是如何使用的問題,就如搜索網絡巨頭谷歌去年宣佈將推出谷歌眼鏡(Google Glass),把上網、搜索、拍照、雲端存諸、無線通訊等結為一體,全部都在“一只眼睛”內解決。
 智能眼鏡搶先出閘,智能手表也將登場,從商業角度來看,智能市場另一場戰役即將來臨,但從消費人角度來看,卻另有期待,希望這些智能科技產品,能使生活更便利。
時機成熟后市看起
 智能手機的熒幕觸碰技術,早在十數年前已經應用在掌上電腦(Palm),以及商場、購物中心或旅旅景點的說明機器上,由于觸屏技術未成熟,以至無法普及運用。
 即是說,雖然科技商家早有智能科技概念,並且能夠制成較為基本的產品,但礙于技術不足,以致未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同。  舉例,三星在1999年就 已推出一款手表手機測試市場水溫,結果反應不佳,說明時機未到;10年后,三星于2009年再推一款超薄的手錶手機,還是激不起消費者購買欲而宣告停產。
 其實,微軟也想在智能手表佔有一席之地,2003年聯合一些國際知名手表品牌,研發智能手表,最終因為這個概念未能吸引市場,在2008年宣布放棄研發。
 然而,在過去5年間,智能科技市場因為智能手機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對于智能科技認同度大大增加,加上以創新著稱的蘋果和谷歌,紛紛在智能科技產品“下重注”,智能科技產市場展現前所未有的生機。
監控血液預知疾病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如果能用智能手機即時掌握身體狀況,一定有不少人願意使用。
 瑞士科學家今年研發一種醫學移植產品,即在皮膚下置入一個只有14毫米(MM)的感應器,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監測人體健康。 
 這個微小的監測器適合心臟病和糖尿病患者使用,置入皮下組織的軟件稱為“智能修補程序”(Intelligent Patch),它能監測血液中的化學成分,如果人體的特殊蛋白質增多,即會傳送至智能手機,以讓醫生能以此檢測病患的情況。
 如此細小的植入體,沒有電池怎么充電呢?不必擔心,它可經無線感應充電,每次充電10毫瓦(Milliwatt,MW)即可。
應用範圍超乎想像
 你如何使用智能科技,關鍵在于你想怎么用它?如果只把科技當成生活娛樂或休閒用途,那可真是大錯特錯,因為智能科技產品可以發揮的功能,肯定超乎你所能想像。
 谷歌近日要求網民寫出想用谷歌眼鏡做什么,從中選出的8000人,可用4500令吉價格購買未面市的谷歌眼鏡,不少人發表了不錯的意見,讓我們去看這些人如何運用智能科技產品。
 一名叫著沙潤魯尼(Shannon Rooney)的網民,想讓年事已高,無法遠行的的日本裔老奶奶,透過谷歌眼鏡,看到她所記錄的日本活動、風景和聲音。
 至于大衛墨立亞迪(David Moriarty)則希望谷歌眼鏡使醫生和病人的互動交流更加密切。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身為動物園管理員,想一面餵食企鵝,一面以谷歌眼鏡拍攝,記錄下這些珍貴的鏡頭。
 消防員麥斯伍德(Max Wood)希望谷歌眼鏡能協助他的工作,讓消防員在建築物內能見度低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看到詳細的逃生路線圖,減少消防員的危險,此外,即時拍攝像可讓指揮官做出準備判斷。
智能家居不再是夢
 試想,有一天,廚房里煮著的水滾了,在沙發休息的人只要通過手機按一下程式,即刻切斷電源,確實非常方便。
 在谷歌的設想中,智能科技可取代許多生活中的細節,包括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甚至谷歌眼鏡控制家居家電使用。
 兩年前,谷歌已發佈Android@Home的技術概念,可以利用Android的應用軟件程式(Apps),讓手機和平板電腦變成搖控器,操縱家中的照明燈、洗碗機、落地燈、噴水器、冰箱等電器。
 目前,這項技術依然在研發之中,但谷歌一貫開放程式工具應用,廠商可以根據需求研發各種家居操控配件,例如耳機、遊戲控制器或健身器材等,因而引起不少企業和消費人關注。




曝露資料侵犯隱私 利弊兩相隨(下篇)

文:程為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智能科技利便生活,但也曝露了個人數據和資料,這值得嗎?  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到穿戴式電子設備(Wearable Device),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使用后都會形成一堆個人數據,這或成為智能產品的軟肋。
 智能產品的數據來源,來自智能產品消費者,即是說:智能科技提供便利,我們提供個人資料…… 
智能產品衍生兩大問題,分別是曝露不必要的個人資料,其次是侵犯他人隱私!
 以電腦或手機上網,網站和企業就能透過電腦技術,掌握使用者的數據,包括哪一類人喜愛造訪、購買什么產品、何時瀏覽等等,這些數據對使用者而言,沒有什么意義,但對商家卻是寶藏。 
 智能產品與互聯網有著緊密關係,說得好聽一些是“放上網分享”,不好聽則是隱私外泄,智能科技產品商家和其他企業,都會把這些“分享”變成數據,儲存在雲端作為“參考資料”,甚至互相交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與好友分享稱為交心,但任何人可以隨意知道,就是一種傷害。
 互聯網巨頭谷歌在國際消費電子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上,提及有關讓衣服也能聯網的概念,這和智能眼鏡一樣,屬于“穿戴式設備”智能產品。
 能聯網的衣服,功用有哪些?對丈夫不放心的女性來說,這可是好東西,買一件讓丈夫穿上,即使上個廁所也能瞭如指掌,甭說想要偷偷到酒吧喝喝酒放鬆一下,或是悄悄找紅顏知己傾訴心聲,百分百會“穿煲”。
現實和虛擬沒分隔線
 智能眼鏡是谷歌今年的重頭智能產品,但一些人卻視如蛇蠍,美國西雅圖一間酒吧就是這樣,酒吧老闆為了顧客的隱私,即使谷歌眼鏡還沒面市,老闆就已“昭告”天下:不歡迎戴谷歌眼鏡者入場!
 谷歌眼鏡能夠聯網、拍照、錄影、搜索、上傳資料,萬一有人在酒吧現場未經允許,以谷歌眼鏡錄影或拍照,侵犯他人隱私,惹怒顧客就不得了。
 有人認為:“我坦蕩蕩,不怕人偷拍,也不怕讓人知道我在哪裡”,那是個人選擇和喜好,別人未必這么想,你愛被拍是你的自由,別人不愛曝露自己也是別人的自由,需要互相尊重。
 英國倫敦一個名為“制止半機械人”(Stop The Cyborgs)運動的組織,認為一些智能產品,例如谷歌眼鏡正在摧毀人類之間的信任。
 在他們看來,智能產品和網絡結合后,現實和虛擬沒有了分隔線,人和人的交往,或者做出的決定,已不能由自己掌控,個人變成是互聯網之間的感應器而已。 
 這個團體的看法有合理和爭議的地方,因為任何工具應用的關鍵在于人,如何使用全在人的一念之間。
 俗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智能科技產品使用價值毋庸置疑,但人性才是侵犯隱私與否的重要因素。
穿戴式智能設備藏隱憂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些智能產品,都是以手操控,但在“穿戴式”電腦(Wearable Computers)技術成熟時后,前者可能成為歷史。
 任何智能科技都可以穿戴在身上,並且與人的思想和動作合為一體,這或是穿戴式設備的終極應用目標。
 說得淺白些,穿戴式智能設備就像是動畫中的機械超人,或是電影《鋼鐵人》(Iron Man),把這些裝備穿在身上,就能做出許多不可思議的事。
 目前,眼鏡和手表成了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先鋒,未來數年內或能看到其影響力,隨后而來的各種可穿戴智能科技品,如智能衣服、鞋子、智能手臂外殼,甚至內褲或都會一一出現。
 這些智能產品結合起來后,儼然是超人裝備,全部穿在身上,至少是半個超人,想要遙控、偵察、上網搜索,只需指頭碰觸,甚至一個眼神就可以完成。
 但是,智能設備使用者需要清楚的是:超人不受任何人控制,現實中使用“半個超人”(穿戴式)裝置的人,后果可能是個人資料外泄,人人皆可搜索、記錄,失去個人隱私。 
勿變成傷人武器
 隨時拍照、錄影和記錄,做一本自己的影像日記,那種感覺很棒吧?慢著,對其他人來說,他們的生活不希望被你記錄,而你卻強行記錄,這是否侵犯了他人的生活呢? 
 去年十月,瑞典一群創業家發表名為Memoto迷你相機,只有郵票般大小,可以掛在衣領前或鈕扣上,每30秒自動拍一張相片,記錄生活細節。
 Memoto也是一種穿戴式智能設備,功能雖不及谷歌眼鏡,但相信能夠吸引熱衷以影像記錄生活的人。 
 從積極面來看,當智能產品記錄到一些不公平的事件或罪案時,它可協助執法單位找到更多線索,或還原一些真相。 
 但是,在一些場所,例如住家、餐館、俱樂部等,這種智能產品多數不受歡迎。
 換句話說,使用智能科技產品要尊重他人隱私,否則智能科技將會變成傷害他人的武器。
智能手機增犯罪率?
 香港地鐵偷拍裙底案上升,都是智能手機惹的禍?
 去年,港鐵警區處理101宗偷拍裙底案,較前年78宗來得高,上升幅度為百分之二十九。
 在101宗案件中,其中94%涉案者使用智能手機,當地警方認為這和智能手機普及有關。
 在日本,智能手機成了色情犯罪平台,這是由于從網上下載的手機應用程式中,有些存在漏洞,罪犯可從手機內竊取個人資料,強制機主付費。
 日本國民生活中心統計,2012年4月到今年1月,共有1萬3396宗智能手機被害案件,2011年僅有98宗案件,相差140倍。 
 去年,有關色情網站的案件佔了63巴仙或8400宗,一些智能手機機主原本使用軟件觀看動畫,突然轉成“啊啊呀呀”的畫面,讓機主措手不及。
 從港日兩地的智能手機犯罪案件來看,罪犯利用智能手機的功能犯罪,並不能完全歸咎于智能工具,因為那存在人為因素。
 立法和執法單位應配合科技步伐,隨時做出適當調整,讓法律予罪犯迎頭痛擊,殺一儆百。
確保不濫用資料
 智能家居,聽起來多么高尚和先進的名詞,家中的設備都和網絡串連起來,甚至可在他處遙控家裡的一切。
 許多國家的建築風潮,已朝向智能家居發展,但其中牽涉到不少數據,例如這個家庭的用電量、使用何種產品、何時打開冰箱、冰箱有多少食物等,皆會生成生活數據,儲存在智能家居公司的伺服器內。
 誰想看這些數據呢?一般上,屋主對這些數據的興趣不大,反而是駭客或者是執法單位會有興趣。
 如果,執法單位懷疑某個智能家居屋主涉及不法活動,卻又苦無證據,是否可以直接調閱這些數據和影像呢?
 即是說,智能科技產品不只是以利便人類生活為大前提,提供智能產品服務者,也有責任保護用戶隱私。
 同時,國家立法單位應配合智能科技的迅速發展,制定更多相關標準,確保使用者不會因為科技而失去了隱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