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防疫爭論

疫苗安全仍存爭議 (第一篇)

19 Nov 2012

報導:涂素燕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疫苗接種的目的是刺激人體免疫力,預防傳染病或減輕感染病情。  但是關于疫苗的爭議,幾乎跟疫苗的歷史一樣長,尤其是疫苗引發自閉症、血癌、腦損害的疑慮,更是在歐美家長心中抹上一道陰影……
我國的孩子,一般出世24小時,出院之前就接種第一種疫苗,並且獲得一張疫苗接種記錄卡。
 對很多大馬家長來說,給孩子接種疫苗是理所當然的事。
 甚少家長會想,疫苗究竟是什么?接種疫苗對人體有何影響,不接種又有什么影響?甚至我們可否為孩子選擇接種或不接種疫苗這類問題。
 在歐美國家,醫學界為了疫苗安全問題爭論不休,他們分裂成兩大派。
 一派置疑疫苗的存在價值,不認同疫苗功效及其安全性,認為疫苗有許多副作用,並指疫苗接種導致全球各地孩童自閉症症例驟升,他們當中有替代療法醫生,也有主流西醫。
 另一派堅稱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疫苗跟任何病症有關,他們主張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這群人多為主流西醫、科學家。
 最頭痛的是家長,到底應該相信什么?什么才是事實?
 不管他們讓孩子接種疫苗或拒絕讓孩子接種疫苗,都可能影響或改變孩子一輩子。
 支持疫苗接種的人可以斬釘截鐵告訴你疫苗對孩子的重要性,反對疫苗接種的人也肯定會指疫苗不安全。
 關于疫苗的爭議,答案也許不只黑跟白、是跟非如此簡單,來自美國的添姆歐謝爾醫生(Tim O’Shea)給家長的忠告,在你不了解疫苗之前,不要輕易讓孩子接種疫苗。
天花絕跡歸功疫苗
 根據估計,20世紀的100年里,就有3億到5億人死于天花。這種古老的病毒,劇毒可怕,幾千年以來一直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1793年,英國醫學家愛德華金納發明牛痘疫苗時飽受抨擊,有人認為種牛痘疫苗會讓人長出牛角和牛毛。
 不過牛痘接種術依然受到推廣,隨后200年,很多國家強制民眾接種牛痘疫苗,直到1970年代末,天花在全球絕跡。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全球國家停止接種牛痘疫苗,三十多年來,世界上沒有再出現天花病例,醫學界把這歸功于疫苗。
 疫苗在全球也日益受到重視,很多國家把疫苗列入公共衛生體系,一些國家更是強制要求國民接受部分疫苗。
 然而1970年代中期,有人懷疑孩童在接種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DTP后,啼哭不停、發燒、帶來神經性損害。
 1981年,英國兒童腦病研究會的報告指,DTP疫苗導致神經傷害的幾率很低,約1/31萬。
 這一結論被國際醫學界普遍接受,但也提高民眾對疫苗安全課題的關注。
 1986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醫生在為孩童注射疫苗時,必須告訴家長疫苗的利弊,並且及時反映觀察到的副作用。
 然而,1990年代末,一篇有關麻疹(measles)、流行性腮腺炎(mumps)、德國麻疹(rubella)混合疫苗MMR,可能誘發孩童自閉症的報告,再次動搖公眾對疫苗的信心。
接種MMR引發自閉?
   1998年,英國腸胃外科醫生安德魯韋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在權威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論文,指孩童接種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混合疫苗MMR,可能導致孩童自閉症。
 他的論文研究對象為12位3歲到10歲出現發展退化的孩童(其中10位后來診斷為自閉症),他指這些原來正常的孩子,在接種MMR疫苗后一天到兩週內,出現行為上退化及腸胃道症狀。
 他的論點,掀起另一波疫苗安全性爭議。歐美的家長都慌了,許多家長開始拒絕讓孩子接種MMR疫苗,他們展開反疫苗運動。
 當韋克菲爾德醫生的報告引起轟動,降低家長讓孩子接種疫苗意願時,許久不見的傳染病像百日咳、麻疹在歐美國家捲土重來。
 其中百日咳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發病率,更是達到1958年來最高點,醫學界認為這種現象是因為疫苗接種率下降。
 與此同時,醫學界對韋克菲爾德醫生的研究質疑聲浪不斷,英國醫藥記者布萊恩戴爾(Brian Deer)經過7年調查追蹤,指控他的研究造假不實。
報告受質疑遭推翻
   英國記者布萊恩戴爾,對安德魯韋克菲爾德醫生的調查結果如下:
 韋克菲爾德醫生論文中的12位研究對象,部分家屬本來就打算對MMR疫苗提出訴訟,他們是在律師引薦之下找上安德魯醫生。
 韋克菲爾德當時正在為MMR疫苗廠的敵對公司進行研究,幫助該公司的單一麻疹疫苗申請專利權。
 另外,一個反對疫苗的組織“Legal Aid Board”后來承認,從1996年起,該組織每年支付安德魯本人的研究經費超過43萬英磅(約210萬2000令吉)。
 韋克菲爾德沒有在他的論文里注明這點,導致公信力受到質疑。
 事實上,醫生靠一些組織及藥廠經費做研究,在醫學界不算罕見。
 《新英格蘭雜誌》曾經針對1622位美國醫生進行調查,當中94%醫生與藥廠有某種程度關系,三分一醫生承認在演講、簽署病患試用新藥的協調或參加醫學會議時,獲取過藥廠酬勞。
 除了經費來源問題,韋克菲爾德的研究報告也受到質疑,有指12位接受研究的孩童,在出現腸胃道症狀時,就已經有自閉症症狀。
 他對年幼病童進行侵入性檢驗,像脊椎穿刺,更被認為違反醫學倫理,英國醫藥總會和《刺胳針》最后以倫理角度否決他的研究報告。
 儘管如此,安德魯堅持這些指控不確實和不公平,邀請大家查驗對他的訴訟。
各有說詞難下定論
   《刺胳針》后來撒銷安德魯韋克菲爾德醫生的報告,英國衛生主管單位吊銷他的醫生執照,其他12位跟他共同具名進行研究的作者,當中10位撒回他們的名字。
 另一位跟他共同具名研究的醫生約翰沃格史密夫(Prof John Walker-Smith ),也被英國醫藥總會指控犯上“專業上失當行為”。
 不過今年3月,英國高庭判這位醫生勝訴,英國醫藥總會必須撒銷對他的指控。
 今年年初,安德魯醫生嘗試在美國控告指控他研究造假不實的英國記者布萊恩戴爾誹謗,然而法庭以無管轄權理由撒銷他的控訴申請。
 今天,在美國和歐洲,有一群人已經認定安德魯是個“騙子”,他的研究完全是一場“騙局”,主流醫學界基本上否定MMR疫苗跟自閉症有關的說法。
 但另有一群支持他的人,大部分是自閉症孩童的家長,依然堅信他的研究,並深信他是受到勢力龐大的醫藥企業迫害,為了伸張公義丟失自己的醫生資格。
 2008年,美國法庭破天荒判決一個自閉家庭獲得聯邦疫苗傷害基金的賠償。今年6月,意大利一個自閉症案例贏得他們跟政府的官司(詳細內容請留意明日“自閉症,疫苗惹禍”報導),再次燃起MMR疫苗的爭議。





自閉症,疫苗惹禍? (第二篇)

報導:涂素燕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許多受醫學界承認的大型研究報告指麻疹、腮腺災、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跟自閉症無關。  然而,自閉症在全球,尤其是美國、英國,不尋常暴增已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對于自閉症家庭來說,自閉症摧毀他們的生活,除了陪伴孩子走過艱難人生路,他們最想知道的是,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患上自閉症?
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簡稱IOM)曾經引述美國和海外5項大型研究,指給孩童注射疫苗不會引起自閉症。
 但這無法說服許多自閉症孩童家長,到2007年為止,美國將近5000個家庭,認為是MMR導致他們的孩子患上自閉症,而向政府索賠。
 2008年,美國聯邦法院首次把勝利判給一位自閉症女孩韓娜保玲(Hannah Poling)。
 韓娜誕生于1998年12月,出生時身體並無異常,一直按時接種疫苗。
 不過在她7個月大時,患上中耳炎,老是無法治好,所以,在她12個月到15個月期間,父母親沒有讓她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后副作用
 18個月大時,中耳炎痊癒,醫生經過檢查認為她生長發育正常,為她接種5種疫苗(共9劑)。
 當天她出現接種疫苗的副作用:發燒、昏沉、哭鬧、浮躁,這種狀況持續十多天,身上也出現水痘疫苗的紅疹。
 兩個月后她因發燒腹瀉送醫,醫生對她做追蹤檢查時,發現她的語言發展好像遲緩,對她進行連串檢查。
 韓娜三歲多的時候,醫生診斷她為正常發育后的退化性腦病變,有自閉症病征。
 醫生從腦電波圖、磁振造影與染色體檢查找不出病因,但在檢查粒線體時,發現是DNA突變,造成一種不明病因的代謝異常。正是這種代謝異常,導致她出現退化症狀。
 法官的判詞指一天注射9劑疫苗(包括MMR疫苗),是導致罹患罕見粒線體疾病的韓娜病情惡化,演變成自閉症,美國政府必須賠償韓娜家屬150萬(約458萬令吉)。
 儘管法庭作出這樣的判決,美國衛生暨人類服務部一再主張,上述案件純屬個案,女童本身有粒腺體疾病,該國政府仍然不承認疫苗引發自閉症。
意大利個案獲勝訴
 不管怎樣,韓娜的個案延伸出的問題,值得醫學界關注,要是小孩本身生理功能異常,注射某些疫苗是否會加重他們的病情?
 今年6月,意大利法庭宣判,現年9歲的華倫天奴波卡(Valentino Bocca),是14個月大時注射MMR疫苗而導致自閉症。
 意大利衛生部必須賠償他們14萬英磅(約68萬5千令吉),他的父母接下來打算對意大利政府提出民事訴訟。
 意大利法庭的判決,再次給那些認為疫苗導致他們的孩子患上自閉症的家長帶來鼓舞。
發病時期引發猜疑
 1970年代,沒有多少人聽過自閉症這個名詞,不到40年的時間里,每67位美國孩童就有一位自閉症,而英國每64個孩童之中就有一個患自閉。
 一些自閉症孩童家長,問醫生自己的孩子為何會患自閉症時,醫生告訴他們因為遺傳。
 但是,他們往往想不到家族中曾有患自閉症的成員,他們知道至少他們祖父那代以來,沒有這種例子。
 本地家長陳萬吉,27歲的長子患有自閉症,醫生曾經告訴他病因是遺傳,他一邊搖頭一邊說:“我一直在想,我的公公、父親、叔叔及他們的孩子,有誰是自閉症,都沒有。”
 他早年積極參與自閉症兒家長互援團體,逢遇到自閉症孩童家長就問他們家族病史,沒聽過有人家族的長輩中有人有自閉症。
 許多自閉症孩童家長都說自己的孩子在一歲或一歲多前正常發育成長,在某次注射疫苗后,出現發燒、腹瀉、哭鬧現象。
 后來連個性也改變,本來會笑會玩跟人有眼神接觸的孩子,變得只會哭鬧、浮躁,無法專注;行為也退化到嬰兒期,如本來會自己吃東西,變得完全需要餵食。
 華倫天奴的爸爸莫里西奧這樣形容:“我們帶一個孩子去注射疫苗,結果帶回家的好像變成另一位孩子。”
 多數孩童是在一歲多到3歲時診斷出自閉症,而他們是在1歲以后注射MMR疫苗,家長因而相信他們是在注射疫苗以后出問題。
全球自閉病例驟升
 醫學界目前仍在爭論自閉症的成因,不管自閉症成因是什么,難以否定的事實是,這二三十年來全球自閉病例驟升,無論在美國、歐洲國家、中國,都不例外。
 1978年,每1萬美國兒童之中,少過一人患上自閉症。不到35年的時間里,每67位美國孩童里,就有一人是自閉症患者。
 美國脊椎醫生添姆歐謝爾醫生(Tim O’Shea)說,從1980年到2012年,美國強制注射的疫苗,從20種增加到68種。他認為自閉症的增加,明顯跟注射疫苗有關。
 他相信只要重複做一次安德魯韋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研究,對自閉症孩童進行結腸鏡檢查,就可以發現韋克菲爾德所指的“自閉性腸炎”。
 一名分子生物學家約翰歐拉利博士(John O’Leary)發明的一種先進測驗技術螢光控針(TAQMAN)可以區分各種病毒,他在“自閉性腸道”中,發現麻疹病毒。這種病毒最可能來自MMR疫苗。
接種不等于免疫?
 添姆歐謝爾醫生是反對疫苗接種積極分子,著有《注射疫苗不等于免疫》,他在美國、英國及世界各地辦過講座,講解疫苗的極限和風險,讓大家從另一視角看疫苗。
 前陣子,他受邀前來我國主講《免疫及注射疫苗講座》,內容主要講解疫苗的危險成分、疫苗和日益增加的過敏症、自閉症的關聯、免疫反應及孩童健康、自閉症孩童飲食等。
 他在《注射疫苗不等于免疫》這本書里,也列出和引用許多有關疫苗成分及這些成分如何危及人體的報告,跟主流醫學不斷強調疫苗是安全的醫藥報告有很大出入。
 他表示,今天全球尤其是美國,投資鉅額在醫藥開銷,但是現代孩童非但沒有比以前的孩童健康,健康情況還每況愈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確實值得我們省思。
注射疫苗引起過敏?
 添姆歐謝爾醫生說,1900年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花生過敏,但,今天,美國超過100萬兒童對花生產生過敏反應。花生過敏會導致休克、呼吸困難、痙攣,甚至死亡。
 他認為,兒童花生過敏症是孩童兒時注射疫苗導致的。
 從1960年代起,疫苗里就加入花生油作為賦形劑(Excipients),以讓疫苗更穩定及減少刺激性和不良氣味。
 花生油也被視為疫苗佐劑(adjuvants),一種可以刺激人體免疫反應的疫苗成分。
 著名疫苗科學家摩里斯希爾曼(Maurice Hilleman)發現,品質最優良的提煉花生油也含有微量“完整蛋白質”,而身體無法吸收“完整蛋白質”。
 “孩童的身體必須先有花生的‘完整蛋白質’,才會對花生產生過敏,可想而知,這些‘完整蛋白質’來自哪里?”他說。
美國自閉症統計
1979年:1/10,000
1991年:1/1500
2001年:1/150
2012年:1/67
資料來源:《注射疫苗不等于免疫》(Vaccination Is Not Immunization)第二版





接種疫苗鼓勵不強制(第三篇)

報導:涂素燕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儘管爭議不斷,許多國家仍然把疫苗接種列入醫療政策。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疫苗是一個國家防治傳染病的重要策略,在世界各國推動疫苗計劃。
 在一些國家,拒絕接種某些指定疫苗是違法行為,那我國是否規定孩童接種哪種疫苗?
 聽過一些家長說,孩子不接種疫苗不能入學,是真的嗎?家長有權利決定孩子是否接種疫苗嗎?
在世界衛生組織推動下,疫苗接種在許多國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其中美國是全球最推崇疫苗的國家之一,美國許多州屬都立法強制民眾接種部分疫苗。
 2011年,該國每名兒童逐年花在疫苗的費用約1200美元以上(約3675令吉)。
 除了美國一些州屬,也有一些國家會根據疾病盛行情況,強制要求國民接種某些疫苗種類。
 例如比利時法律規定家長按時帶孩子接種小兒麻痺症、B型肝炎等疫苗。
 拒絕帶孩子接種疫苗或沒按時帶孩子接種疫苗的家長,可被判抵觸公共衛生或疾病防治法令,可能被罰款、拘留、隔離、強制接種疫苗,甚至被判有期徒刑。
歐洲國家沒有強制
 但是多數國家,尤其是發達的歐洲國家,都沒有通過法律強制民眾接種疫苗,民眾有權利自己決定是否接種疫苗。
 很多人到今天都搞不清楚,我國是否強制民眾接種疫苗,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我國法律是否規定孩童必須接種哪種疫苗,不接種疫苗會被禁止上學?
 一些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因為沒有接種疫苗,入學時受到校方為難,也有家長因為拒絕讓接生院接種疫苗,醫生拒絕讓孩子出院,或給盡臉色他們看。
鼓勵接種疫苗
 衛生部前總監拿督斯里哈山醫生(Dato’Sri Dr.Hasan bin Abdul Rahman)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解釋:“國家疫苗接種計劃鼓勵民眾及家長讓孩子接種疫苗,但是我國不強制民眾。”
 衛生部從1976年推行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並且免費提供孩童接種數種疫苗,例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流行性感冒混合疫苗、B型肝炎疫苗等共10種疫苗(東馬11種,女童另加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家長只要攜帶幼童到政府診所及醫院,就可以注射以上公費疫苗。
 我國沒有任何法令對付不讓孩子接種疫苗的家長,但他強調,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讓孩子接種疫苗,確保孩子的健康受到保護及保障。
接種為預防傳染病
 拿督斯里哈山醫生表示,預防勝于治療。衛生部是根據哪些疾病在我國流行,或可能給孩童帶來健康風險,才把該種疫苗列入國家公費疫苗計劃。
 他說,一些疾病如小兒麻痺症雖然已經沒在我國流傳,但我國還是把小兒麻痺症疫苗列入公費疫苗計劃,因為我們不是生活在孤立的國家。
 “有很多外國人在我國出入境,而部分國家依然有一些流傳疾病,因此有境外移入,引發流行的風險。”
 小兒麻痺症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已經根除,但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亞這3個國家,尚有野生珠病毒在流行,並曾轉移到其他國家引發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于2000年確認中國已經消滅小兒麻痺症,不過2011年與巴基斯坦交壤的中國新疆,再次爆發小兒麻痺症疫情,后來證實病毒是從巴基斯坦傳入。
 他說,根據美國和澳洲的報告,我國可能把麻疹遠傳到其他國家。
 目前我國正在極力消除麻疹,如果無法按照預期目標為孩童接種麻疹,我國就無法根除麻疹。
過敏反應比率非常小
 拿督斯里哈山醫生表示,衛生部是在評估疫苗本身風險幾率,以及不接種疫苗的風險幾率后,才讓孩童接種該種疫苗。
 衛生部鼓勵孩童接種疫苗,因為孩童的免疫系統還無法很好運作,疫苗接種可以保護孩童對抗野生株病毒或細菌感染。
 “有些孩童在接種一些疫苗后可能會發燒、注射的部位紅腫和疼痛等,這些都是輕微反應,不是嚴重副作用。這種反應是人體對疫苗產生的反應,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免疫力。”
 他指,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非常罕見,每百萬接種麻疹疫苗的人中只有一人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口服小兒麻痺疫苗(Oral Polio Vaccine)引起小兒麻痺症的比率是230萬分之一。
 他認為比起疫苗帶給群眾的好處,比如預防嚴重和危害生命的疾病,疫苗本身的風險是比較低的。
疾病防治社會責任
 拿督斯里哈山醫生表示:“疫苗接種是公共衛生的一環,疾病防治是一種社會責任,民眾有義務接種疫苗。”
 他說,一個社區如果有高比率的孩童接種疫苗,就可以產生“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當“群體免疫”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阻止或減緩病毒傳播。
 例如:95%以上人群接種麻疹疫苗,可以產生“群體免疫力”,保護周圍人群。
 “如果大部分孩童都不接種疫苗,這種‘群體免疫力’就無法發揮作用。”
 他強調,接種疫苗免于受傳染病侵犯是孩童的權利,而孩童也有避免感染疾病傳染其他孩童的社會責任,尤其是他們在托兒所、幼兒園和學校的時候。
 他指多數國家,國民需要自費接種疫苗,或者利用保險付費,我國是少數提供公費疫苗的國家,接種疫苗的民眾高達90%。
三途徑豁免接種疫苗
 在一些強制孩童接種某些疫苗的國家,孩童一般可以通過三種途逕免除接種疫苗:醫學豁免、哲學或個人信念豁免、宗教豁免。
 我國法律不強制民眾接種任何疫苗,因此,家長有權選擇是否為孩子接種疫苗,校方沒有權拒收不接種疫苗的孩童。
 不過一般上,校方會要求父母呈交拒絕讓孩子接種疫苗的解釋信,並要求父母承擔孩子感染疾病或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孩童的責任。
 拿督斯里哈山醫生表示,這種要求是方便衛生部收集資料,政府每年撥出巨款提供幼童免費接種疫苗,因此,有必要了解民眾的反應以及他們拒絕接種疫苗的理由。
 “如果家長是基于醫藥原因,比如某些孩子對疫苗一些成分過敏,可以附上醫生證明書給校方。”
 他說,我國家長拒絕讓孩童接種疫苗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宗教信仰。
 “一些疫苗含有動物成分,跟一些宗教信仰有牴觸,有些信徒因而拒絕接種該疫苗。”



利多于弊值得接種(第四篇)

報導:涂素燕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疫苗接種是許多國家當今的醫療政策重點。  許多兒科醫生認為,疫苗對孩童疾病的預防效果仍然勝于疫苗可能引發的風險。
 在我國,哪些疾病對嬰幼兒風險高?哪些嬰幼兒不適合接種疫苗?
作為兒科及新生兒專科醫生,邱武益認為,疫苗對孩童來說非常重要。
 關于疫苗的種種爭議,他認為總結來說,疫苗對孩童疾病的預防效果勝于疫苗本身帶來的風險。
 在他的臨床治療經驗中,有的幼童因為患上嚴重腦膜災影響腦發育;肺發炎導致積水、長膿,必須服用抗生素,甚至動手術。
 “腦膜炎、肺炎、嚴重的麻診,可能留下許多后遺症,后果嚴重,能夠預防的話,最好就是預防,一些疾病如骨痛熱症,要預防也沒有疫苗可接種。”
 他表示除了政府免費提供的幼兒常規疫苗,還有一些自費疫苗也很重要,例如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vaccine)。
防治效果達95%
 “肺炎鏈球菌感染分為非侵襲性(non invasive)及侵襲性(invasive),可能導致中耳炎、肺炎,侵襲性病菌會感染腦部成為腦膜災或感染血液成為敗血症,甚至造成死亡”。
 他指出,我國存在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經常有孩童感染這種疾病,所以不能不預防。
 他說,許多疫苗的防治效果可以達到95%,就算無法百分百防治疾病,至少可以減輕患者的病狀。
 大部分自然療法醫師認為,孩童在患上一些疾病比如麻疹、水痘后,能夠幫助免疫系統發展,並且對這些疾病終身免疫,所以不需要刻意防治這類疾病。
 但是他認為靠天然免疫系統跟疾病作戰風險太高,“有些孩童的免疫系統可以戰勝疾病,有些不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到時已太遲。”
哪些人不宜接種?
 疫苗分為活性滅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和非活性疫苗(killed vaccine)
 邱武益醫生表示,基本上大部分孩童都可以接種各種疫苗,除了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愛滋病患者、接受化療的嬰幼兒、切除脾臟者,就不適合接種活性滅毒疫苗。
 “預防結核病的BCG疫苗、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混合疫苗MMR,都是活性滅毒疫苗。”
 但是,這些孩童還是可以接種非活性疫苗,比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DTP)、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
 他鼓勵這些孩童接種非活性疫苗,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有問題,容易受到病毒侵襲。
 除了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愛滋病患、接受化療的嬰兒等不適合接種疫苗,邱武益醫生說,已知對蛋白質過敏的孩童,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因為流感疫苗含有雞胚胎成分。
 “在接種某些疫苗第一劑后,有嚴重過敏情況的孩童,也必須停止接種該種疫苗。”
 但是一般情況並無法預知孩童會對哪種疫苗成分過敏,他表示,就像一些人對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通常無法預先知道,需要進食了那種食物或藥物以后才知道。
 “但是就算對一些疫苗過敏的人,還是可以接種其他疫苗,不意味著完全不能接種任何疫苗。”
 他指,疫苗過敏的情況不常見,臨床實驗證實,一般疫苗都是安全的,只有幾百萬分之一幾率引起過敏。
 “儘管如此,院方還是應該有緊急應對的方案,協助疫苗過敏的孩童。”
 他補充,身體不舒服、生病或患疾症的孩童,也應該在病癒過后才接種疫苗。
有效降低傳染疾病
關于疫苗帶來副作用、引起自閉症,甚至白血病等的爭議,衛生部前總監拿督斯里哈山醫生(Dato’Sri Dr.Hasan bin Abdul Rahman)表示,疫苗已經有相當久歷史,它是安全的,而且可以預防一些嚴重疾病。
 “目前並沒有醫學證據顯示麻疹疫苗和自閉症有關,也沒有證據顯示B型肝炎疫苗跟白血病、多發性硬化症有關聯。”
 他指,我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為民眾接種一些疫苗,至今並沒有接到關于這些疫苗造成孩童嚴重副作用,比如送院就醫或死亡的投訴。
 “衛生部也沒有接獲任何關于孩童在接種麻疹、腮腺災、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后,引發自閉症的投訴。”
 他說,我國推行疫苗接種計劃三十多年,許多傳染疾病比如B型肝炎的感染率明顯下降,證明疫苗在防治疾病有其效果。
 “不是所有疫苗都可以100%達到防治疾症效果,預防結核病的BCG疫苗只可以達到60%防治效果,但是大部分疫苗都可以達到95%防治效果。”
 為了降低疾病傳播,他強調除了疫苗接種,國民的運動和飲食習慣、居住環境的衛生條件,也非常重要。
12歲前接種疫苗
 按照我國國家疫苗接種計劃,西馬孩童在12歲之前可以接種10種免費疫苗(沙巴和砂拉越11種)。
 衛生部也從2010年起,推動子宮頸癌疫苗公費政策,不過衛生部只有在征求家長同意后,才能為13歲女生接種疫苗。
 以下是國家疫苗接種計劃孩童接種疫苗時間表:
接種時間
疫苗種類
 
出生 BCG(預防結核病(TB)) 第一劑
B型肝炎 第一劑
出生1個月 B型肝炎 追加
出生2個月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流行型感冒混合疫苗(DTaP/IPV/Hib) 第一劑
出生3個月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流行型感冒混合疫苗 (DTaP/OPV/Hib) 追加
出生5個月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流行型感冒混合疫苗(DTaP/OPV/Hib) 追加
出生6個月 B型肝炎 追加
麻疹(只限沙巴州) 第一劑
出生9個月 日本腦炎(只限砂拉越) 第一劑
1歲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 第一劑
18個月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流行型感冒混合疫苗(DTaP/OPV/Hib) 追加
日本腦炎(只限砂拉越) 追加
4-5歲 日本腦炎(只限砂拉越) 追加
6-7歲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MMR) 追加
7歲(入學前) 白喉、破傷風/小兒麻痺症(DT/OPV) 追加
12歲 白喉、破傷風/小兒麻痺症(DT/OPV) 追加
13歲 人類乳突病毒(HPV)(預防子宮頸癌)(只在父母同意之下接種)  
專業機構評估安全性
 拿督斯里哈山醫生表示,疫苗的安全性,都會經過臨床實驗。
 就像其它醫療產品,疫苗首先必須經過動物實驗證實及了解其效用和殺傷力。當它達到安全水平時,才會對人體進行實驗。
 他說,我國目前沒有參與任何疫苗實驗,主要是靠製造商和疫苗相關報告的數據,以及跟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交流,評估相關疫苗的安全性。
 在我國,負責監控疫苗及其它藥品的品質和安全性的,是國家藥品管制局。
 疫苗產品必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生產,這些標準可參閱世界衛生組織的“技術報告叢書”(technical report series)。


接種疫苗不等于免疫(完結篇)

報導:涂素燕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人類存在以來,就不斷跟一場又一場疾病搏斗。  有人在搏鬥過程中丟掉性命,但是,只要從疾病中痊癒,就可以產生自然免疫力,從此不會患上這種疾病。
 疫苗接種,在疾病入侵之前,啟動免疫系統反應,但接種疫苗是否就對疾病免疫,意味著有健康的免疫系統?
人體免疫系統受到病菌攻擊時,會產生免疫反應對抗病菌,然而免疫系統未必總能夠戰勝病菌,所以我們才會病重甚至死亡。
 但免疫系統若順利擊垮病菌,它會把訊息記憶下來,再一次遇到相同病菌時,就能在短時間內以較強的免疫反應對抗疾病。
 疫苗仿傚這種原理,使用死掉、活性低的病原體,或病原體分泌的毒素等,經過人工處理,接種到未感染病菌的人體或動物體內,喚醒免疫系統反應。
 美國脊椎醫生添姆歐謝爾(Tim O’Shea)認為,人體對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未必意味著免疫力,不代表孩子就是健康。
 他解釋,一些孩童的疾病如麻疹、腮腺炎、水痘,病毒不容易突變,小時候得到這種病,會啟動免疫系統對抗病菌,當免疫系統擊垮病菌,它會把訊息記憶下來,讓我們對該疾病擁有一輩子的免疫力。
 他相信,只有透過童年感染疾病后產生的自然免疫力,才能夠真正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
健壯孩童無需接種?
 現代醫療認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善,身體抵抗力弱,容易受到疾病侵襲,所以需要靠疫苗降低他們感染傳染病的幾率。
 添姆歐謝爾醫生說,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我們是在成長過程,包括和疾病搏斗建立起免疫系統。
 他表示,許多病毒隨著環境衛生改善已經消滅,反而是疫苗引起的突變,導致孩童受疫苗活病毒感染。
 疫苗本身是用死掉、活性低的病原體製成,舉例來說,本身有免疫缺陷病的孩童,在口服小兒麻痺症疫苗后,如果無法產生免疫反應,反而會受到疫苗所含的病毒感染,導致癱瘓。
 營養學、微生物學博士拿南加拿巴蒂 (A.Nathan Ganapathi)認同添姆歐謝爾醫生的說法,他說,人體是非常有力量的,一般正常發育成長的孩童,可以靠自身能力對抗疾病,從中建立健全免疫系統。
 但是他強調,母親最好給嬰幼兒餵食母乳,因為母乳中含有各種養分和抗體,可以幫助嬰幼兒對抗疾病。
一歲前食物勿添糖
 拿南加拿巴蒂博士建議,母親最好能夠以母乳哺育孩子一年到兩年。
 雖然超過6個月的母乳所含微量元素和抗體可能已經下降,但是仍然含有其他營養素,對嬰孩來說,還是最好的食物。
 他也建議家長在孩子一歲之前,給他們添加副食品時,不要添加任何糖、鹽之類的調味料。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調味是沒有要求的,但當我們開始給他們糖,他們就會不斷要求甜食。”
 過高的糖分,會傳化成脂肪讓人發胖,還會讓孩童焦慮、無法專注、患上糖尿病等,更會抑制免疫系統活動,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所以,不管孩童還是成人,都應該減少攝取糖分,他覺得大馬人從日常飲食中攝取了過高的糖分,他表示,除了糖分,鹽分和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也應該控制。
母乳最好的抗體!
 新生兒在出生時,從母體中獲得一定的免疫蛋白,可以在他們成長的首幾個月里,幫助他們抵抗常見細菌和病毒。
 但在四五個月后,這種抗體會逐漸消失,接下來的成長過程,孩子必須靠自己接觸微生物而產生抗體等免疫功能。
 生機飲食自然療法師白巾志說:“在孩子初生的階段,最好的免疫力來自母乳。”
 很多研究已經證實,母乳除了提供嬰孩充足營養,母乳中也含有多種抗體,可以增強孩子抵抗力。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母親至少以純母乳哺育嬰孩6個月,到了6個兒以后才給嬰孩添加副食品。
 當我們不斷研發各種疫苗接種到孩子體內,我們忘了母乳是調節孩子免疫力最好的營養來源,而且它是免費的,沒有爭議,對孩童也沒有風險。
 “這個世界有成千上萬種疾病,靠疫苗能防治多少種疾病,我們得接種多少種疫苗?”他反問。
 拿南加拿巴蒂博士說,我們生活的空間佈滿細菌和病菌,我們不可能提供孩子一個無菌的空間,他必須建立自身免疫力,否則他一離開這個干凈的空間,就會受到病菌襲擊。
 白巾志建議,人體有自身免疫系統機制對抗疾病,我們為何不往這方面多做研究,比如食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母親如何有健康的母乳?
 我國衛生部目前已在各大政府醫院推廣母乳哺育,他建議應該把母乳哺育運動推廣到社區,在職場、公共場所建立友善的餵養母乳環境。
母乳對抗病菌最好
 白巾志本身兩個孩子,老大出世時在醫藥被強制注射一劑疫苗,過后就沒有接種任何疫苗,老二則是出世以來,完全沒有接種疫苗,兩人在成長過程中偶有小病,但基本上都很健康。
 孩子發燒時,他只要給還在餵母乳的妻子調製一杯富含葉綠素的蔬果汁,孩子喝了母乳后,燒就退了。
 “一些客戶的小孩感冒、患上手足口症,我也是以同樣方式,為母親搭配適合的果汁,加入一些益菌、好的椰油,為母親補充營養,孩子在喝了母乳后病就好了。”
 根據他的觀察,當母親心情好,孩子喝了母乳心情也好,當母親心情不好,孩子喝了母乳就會特別愛鬧。
 他說,所謂血脈傳承,母乳成分是從母體血液轉換而成,而母親的營養大部分來自食物,所以,母親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就有好的母乳。
健康飲食增免疫力
 健康的免疫系統,才能保護我們免受各種疾病侵害。
 拿南加拿巴蒂博士說,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才是打造健康免疫系統之道。
 目前越來越多孩童面對肥胖症、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等問題,都跟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家長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健康飲食習慣。
 拿南加拿巴蒂博士和白巾志異口同聲表示,過高的糖分、鹽分、碳水化合物和動物蛋白質,都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
 白巾志解釋:“當我們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肉類,人體需要消耗較多酵素消化這些食物,就會從免疫系統奪取酵素。”
 酵素在人體中扮演轉化各種化學物質的重要媒介體,體內缺乏酵素,就無法正常進行新陳代謝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減少攝取動物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也應該多攝取富含酵素的食物。
 煮熟或加壓過的食物,酵素大部分已經破壞,熟透的水果,酵素則已經轉換成糖分,所以應該多吃新鮮的沙拉蔬菜、未熟透的水果像木瓜、芒果等。
 另外,也應該吃含益生菌的食物,良菌和壞菌平衡,有助調節人體免疫力。
 拿南加拿巴蒂博士建議已經添加副食品的孩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吃一些好的優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