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兒童理財


你有教支配金錢嗎?(上篇)

27/12/2011

報導:涂素燕 
圖:張智玟、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生活離不開錢,先不說吃喝穿用,

從小孩要一顆糖、一個玩具起,就已經跟錢“交手”。

 不會支配金錢,理財觀念不對,會影響整個人生。

 孩子的理財從管理零用錢開始,越早學會管理零用錢的孩子,越早了解金錢價值,以及如何對自己的金錢負責任。

在許多家長的觀念里,小孩並不需要跟錢打交道,賺錢花錢的事是家長的責任。

 反正孩子的錢來自父母,孩子的日常需求由父母供應,孩子該不該買東西也是由父母決定。

 這樣一來,孩子完全沒有花錢存錢的機會,對金錢沒有概念,也不知道物質要靠付出換取。

 ISI理財培訓機構總執行長黃凱順感慨:“很多父母只希望孩子念好書考好成績,可是從來沒有教導孩子物質的價

值。”

 很多月光族、卡奴、啃老族都是受高等教育的,可是理財這塊卻是空白的,除了教育制度不涵蓋理財教育,就是家

長不注重孩子的理財教育。

 他發現很多家長因為自己苦過來,所以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補償,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

 “孩子沒有金錢概念,東西都是用手指就有,他們長大后也會想要什么就買什么,沒錢就刷卡,結果欠下大筆卡債

,引發許多問題。”

 也有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亂花錢,索性不讓孩子接觸金錢。

 但是這不意味著小孩就完全不用消費,他們還是需要新玩具新衣新鞋零食等。

 如果這些花費都是由父母在“買單”,孩子對金錢完全沒有概念,就不知道金錢的價值,也不會考慮什么錢該花什

么錢不該花。

 劉秀嫻的小孩在“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中心上課,中心包辦孩子伙食費和大部分上課文具用品,小朋友

本身平時幾乎不需要花費。

 “以前我都沒有給孩子零用錢,結果發現孩子到了六七歲還不會花錢,就算給他錢他也不要,有點擔心他長大后不

會用錢。”

 鄭進興和黃金麗夫婦過去也覺得為了避免孩子亂花錢,不可以給孩子太多零用錢。

 黃金麗說:“可是我們覺得這樣控制孩子花錢也不是辦法,有一天我們不在他們身邊,要是他們突然擁有一大筆金

錢,可能就不懂如何分配,會馬上把錢花掉。”

零用錢理財好工具

 毫無節制的給孩子零用錢,肯定不是好主意,只給孩子少許零用錢或完全不給孩子零用錢,卻可能碰到以上家長所

說的問題。

 其實,零用錢是培養孩子理財的好工具,平日就給孩子一定零用錢,可以讓他們認識金錢的作用和反作用,建立正

確的金錢觀。

 那么幾歲開始給孩子零用錢?應該給多少零用錢?多久給一次?這是很多家長面對的共同問題。

 黃凱順建議,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生活地區的消費水平、分配零用錢的能力來發零用錢給孩子。

 零用錢最好是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發一次,讓孩子可以自主規劃使用零用錢,同時學習自制的花費零用錢。

 零用錢的數額,必須考慮到孩子即時花費的需求,比如伙食費、交通費等,另外也要考慮到孩子有剩余零用錢,可

以作為理財短期和長期目標。

 他表示,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零用錢,這樣孩子才可以學習如何支配零用錢。

 不能只給孩子足夠即時開銷的零用錢,卻要求他們從這筆零用錢中,又把錢分配為短期或長期目標費用。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商討零用錢金額、預算和支配方法,雙方達到共識以后,簽訂一份“零用錢協議書”。

 家長在孩子理財教育中扮演監督角色,簽訂“零用錢協議書”以后,就應該交由孩子全權管理和執行理財任務。

 一旦孩子管理得不好,零用錢不夠用,家長應該讓孩子去承擔后果,切勿另外補發孩子零用錢。

認清長短期財務目標

 家長本身精通理財,就意味著一定會指導孩子理財?

 黃凱順認為這未必,“家長會理財,在教導孩子理財時,講解起來可能會比較佔優勢,不過跟教孩子理財是兩回事

。”

 儘管成人跟兒童理財的大原則都是“先分配,后花費”,不過成人理財涵蓋範圍包括管理財務、投資、孩子教育費

、應急儲蓄等。

 他表示:“兒童理財主要是零用錢分配。”零用錢的花費分成“需要”和“想要”兩方面。

 吃飯是“需要”,上餐廳吃牛扒加甜點冰淇淋是“想要”。

 所以“需要”是即時花費,“想要”應該是短期和長期理財目標,先存夠錢以后,才可以花費“想要”的。

 大多數家長只給孩子日常所需零用錢,沒有指導孩子設定短期和長期目標。

 讓孩子設定短期或長期財務目標,可以更好的執行“先分配,后花費”原則。

 他特別提醒,絕對不能讓孩子為了快點達到理財長期目標,而犧牲即時花費部分,例如節食、不吃午餐。

 如果孩子這樣做,應該扣除他們的零用錢以示警告,這種靠捷徑達到目的行為一定要制止。

 如果孩子“想要”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很多,應該從這些短期和長期的目標做出取捨,絕對不能犧牲“需要”。

 “要讓孩子明白花錢要靠自己的能力,量力而為,不能走后路。”

越早灌輸越易領悟

 黃凱順認為,學習理財沒有規定應該從幾歲開始,只要孩子開始接觸金錢,需要用到金錢,就可以灌輸他理財概念

 “越遲教孩子理財,等他們觀念成形后就越難教了。”

 理財也不一定要從課堂開始,只要生活上碰上機會,隨時都可以指導孩子如何花錢。

 他舉例:“我在最小的孩子兩歲時,就已經給他上了第一堂理財課。”

 他憶述有一次他是帶著大孩子去買鞋子,最小的孩子那時只有兩歲,看到哥哥拿著鞋子要付錢,也拿了一雙鞋子放

到櫃台上。

 “我的太太看到了對他說,不可以,我們沒有錢。”凱順心想總是這樣跟孩子講不對啊,這樣可能會讓孩子有個錯

誤觀念,不可以買一樣東西是因為沒錢,而且我們又不是真的沒錢。”

 于是他把老三帶到一邊,指著長子腳上的鞋問他:“你看哥哥的鞋子是不是壞了?鞋子壞了是不是不能穿了要買過

新的?”

 老三說是同意了,他繼續說:“那你看你的鞋子是不是好好的,還可以繼續穿?”

 老三又點頭同意了,“哥哥的鞋子不能穿了買新的,那是‘需要’,你的鞋子還能穿要買新的是‘想要’。”

 他趁這個機會讓老三明白了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最后讓他決定要不要買鞋子,結果最后老三的決定

是不買了。

兒童理財3大原則

 兒童理財的原則是“先分配,后花費”。

 黃凱順建議,零用錢根據“需要”和“想要”,可以分配成3個部分,分別為即時花費、財務目標和捐獻。

 即時花費:固定的基本“需要”開支,例如:餐飲費、文具、交通費用等。

 財務目標:把扣除即時花費后剩余的零用錢儲存起來,以達到“想要”的短期或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如購買玩具、娛樂開支。

 長期目標如旅遊、購買腳車、科技產品等。

 捐獻:用以捐助需要幫助的人或機構,培養孩子大愛精神和回饋社會的價值觀。




下放權力自負后果(下篇)

28/12/2011

報導:涂素燕
圖:張智玟、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孩子做家務家長要不要付錢?孩子養成儲蓄習慣就是會理財?孩子零用錢管理得好,該不該獎勵?

 在陪伴孩子理財時,除了要讓他們自主決定如何賺錢如何消費,也應該讓他們有犯錯的空間,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ISI理財培訓機構總執行長黃凱順,針對兒童理財整理出一套系統化的零用錢管理模式,著有《陪你的孩子走理財路》、《零用錢管理手冊》等兒童理財書籍。

 他本身有3個小孩,年齡分別是14歲、12歲和6歲。

 他的3個小孩,就是他實踐孩童理財教育的最佳對象,在陪伴孩子理財的當兒,也讓他有更多啟發,應該如何更生活化、實際的引導孩童理財。

 他給自己最大的孩子零用錢不少,除了住宿和一日三餐,其他文具、書包、鞋子、衣服、課本等的費用,都讓孩子以零用錢支付。

 他的孩子從小就管理自己的開銷,所以非常清楚“需要”和“想要”的概念,知道如何做出合適選擇,以及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他並不規定自己的孩子錢應該怎么用,用在哪里,只要孩子遵守理財大原則即“先分配,后花費”,接下來他們要怎么花費自己的零用錢,決定權就交到他們手中。

 比如他家老三4歲時很喜歡卡通貼紙,要爸爸買給他,他沒說不可以,只是告訴他,“一本卡通貼紙10令吉,爸爸一個禮拜給你2令吉零用錢,如果你把錢存起來,5個禮拜后就有10令吉可以買到貼紙。”

先分配,后花費

 從這樣的方式,孩子就明白要擁有一樣東西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可能是捨棄眼前的一些花費,存夠錢才可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就是“先分配,后花費”以及達到理財短期和長期目標的原則。

 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理財教育,他的孩子都特別愛惜物質,“我的大兒子從來不會浪費食物,看到別人浪費食物他會很心疼。”

 他笑說:“校鞋也是穿到破爛才換新的,他認為只要還能穿,遲一點換,就可以把錢拿在手上多一天,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

做家務不該付酬勞

 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會以幫忙做家務換取酬勞的方式來給孩子零用錢。

 黃凱順反對這種方式,他說:“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負擔的,所以做家務不應該有酬勞。”

 他透露自己家中雖有女佣,不過他3個孩子還是要負責自己的家務。“女佣是協助我和太太打理家務的,孩子自己的事如洗鞋、洗碗等,還是要由他們自己做回。”

 他認為,除非是一些雜務,比如幫父母打掃辦公室,就可以給一些酬勞當作獎勵,讓孩子知道有付出才有收入。

 他辦兒童理財生活營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很多現代小孩,在家中幾乎都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對父母的付出,物質的得來都不懂得珍惜感恩。

 “所以我對12歲以上的營員要求會很苛刻,一早就要他們起床,規定他們要自己折被單、洗碗洗碟、吃飯不可以剩下一粒米、半夜會突然把他們叫醒訓話,其中一項活動是要他們自己去找柴、生火煮東西。”

 他希望透過這種訓練,讓孩子明白食物是從哪里來的,不是在超市生產的,也讓孩子知道他們今天擁有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

 很多孩子剛來報到時都非常不滿,在感言里寫說要控告營長虐待、討厭營長之類的話,“不過這些孩子在離開時,通常也一定會流淚痛哭,回去以后改變也是最大的。”

要儲蓄不做守財奴

 許多家長以為培養孩子養成儲蓄習慣就是理財,黃凱順問:“儲蓄的目標是什么?”

 他認為,沒有目標的存錢是守財奴。這也是為什么他強調孩童理財應該設定短期和長期的目標。

 曾有家長向他訴苦:“我讓孩子設定了長期理財目標,可是他卻沒有興趣遵守,很快就不存錢?”

 他問這位家長孩子的長期理財目標是什么,家長說大學教育費。他說:“這難怪,儲存教育費是家長的責任,不是小孩的責任。”

 兒童理財主要是培養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和自小對自己的財務負責任,理財目標要跟孩童本身有關,而且是實際可以達至的,孩子才有興趣遵守,持續達至目標。

 所以設定的長期目標,應該是孩子自己的目標,比如旅遊、購買手機、科技產品等。

 他表示,醫藥費、大學學費、應急基金是家長的責任,不應該由孩子來承擔。

勿隨意增加零用錢

 有些家長會用獎勵方式鼓勵孩子理財,孩子零用錢管理得好,就增加他們的零用錢或給他們獎勵金。

 黃凱順卻反對這種方式,“零用錢管理得好是應該的,如果沒記賬或遵守協議書,則應該懲罰或充公零用錢。”

 不過,他認為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壓歲錢,幫助孩子達到理財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現在小孩的壓歲錢不少,他建議如果孩子不懂得投資,家長可以先為他們管理這筆錢,用以投資,在投資獲得回酬后,連本帶利交還給孩子,讓他們可以達到一些有意義的長期目標。

 他表示,只有在孩子有能力管理自己零用錢、有責任感的時候,才可以增加他們的零用錢,讓他們有更大權力決定自己的生活開銷。

 “零用錢給得越多,不表示他有更多錢可以花費,反而他必須負的責任越大。”他強調。

 至于孩子自己要不要投資股票、信托基金,他認為這視個別孩子的能力。

 他的長子在了解投資概念以后,11歲時就決定從儲蓄長期目標中用1000令吉投資信托基金。

 “我孩子其中一年的理財長期目標是出國旅遊,目標后來達到了,不過儲蓄卻花完了,他很心痛,所以決定以后先把長期目標儲蓄用作投資,用投資賺到的錢來花費。

讓孩子錯誤中學習

 許多孩子在學習理財過程,無法跟著“零用錢協議書”執行理財目標,可能幾天就把零用錢花光,接下來可能就要哭著度日子。

 這時候,家長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家長心軟給孩子額外零用錢,或讓他們預支零用錢,那么孩子就無法學會節制和控制自己的慾望。

 黃凱順是家中老大,最近經常“煲電話粥”,最近電話單寄來要還500多令吉。

 “我也不罵他講他,只告訴他你要自己還這張單。”他跟太太其實非常心疼,不過為了讓孩子知道亂花錢就有麻煩,要他學習負責任,他們狠下心,讓孩子自己面對自己的過錯。

 他的孩子過去投資信托基金,賺了一筆錢,現在為了還電話賬單,必須把信托基金賣掉套現,“他很心痛,但是沒有抱怨。”

 他認為,這件事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堂很好的課,要給孩子犯錯和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不然等他們長大了才犯錯,犯的可能是更大更加無法彌補的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