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綠色交通


新古毛掀兩輪革命(第1篇)

17/10/2011

文: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腳車曾經是一種偉大的發明,一度是最主要交通工具,后來被取代淘汰。

 今天因為城市塞車、空氣污染、原油短缺等問題,腳車反而成為歐洲、美國城市的交通救命稻草。

 雪州政府為了貫徹低碳政策,將在新古毛建造腳車道,推行“兩輪革命”。

 我國城市會不會有一天跟哥本哈根、巴黎、阿姆斯特丹等並列為“腳車城市”?

駕車固然舒適,“鐵包人”不是“人包鐵”,看起來比較安全,又不怕日曬雨淋。

 但是,所有擠滿汽車的城市都面對同樣問題:空氣污染、塞車,對石化能源過度依賴。

 尤其全球暖化問題加劇、石化能源短缺,環保呼聲高,解決城市交通和污染問題,已成當務之急。

 要解決這些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替代汽車試金石

 亞洲的日本,歐洲一些國家如荷蘭、丹麥、法國,很早就發現,解決以上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讓腳車這種現代化都市已經逐漸淘汰的交通工具,重新融入都會生活。

 就連美國,這個開車至上的國家,這一兩年也鼓勵民眾多用腳車取代汽車,掀起“兩輪革命”。

 別以為兩輪代步離我們太遠,改騎腳車只有在歐美國家才可行,雪州新古毛,已經在醞釀著一場“兩輪革命”。

 雪州政府,基于低碳及綠化城市政策,預計年杪會在新古毛建造腳車道,鼓勵市民把腳車列為主要交通工具。

 新古毛車流不太繁忙,商業區、政府辦公大樓、學府等都很集中,環境條件適合騎腳車。

 事實上,當地本來就有許多居民喜歡使用腳車代步,這是為什么州政府選擇了這里,做為推廣腳車替代汽車的試金石。

 新古毛腳車道全長5到6公里,路線初步概念是以當地郵政局為起點,沿著大街商業區而建,並銜接周遭幾個密集的花園住宅和新村。

城市環境不適合

 我國城市一直沒有騎腳車的風氣,是因為我們的城市環境不適合騎腳車。

 城市里高速公路、高架橋越建越多,到處車輛奔馳,行人和腳車都被逼靠邊走,步步驚心。

 另一方面是我國城市人通勤距離通常很遠,如果騎腳車往返工作地點,可能要好幾個小時。

 還有就是治安問題,掠奪匪猖獗,步行或騎腳車讓人覺得特別沒有安全感。

 縱觀日本、歐洲和美國一些城市,市民情願騎腳車也不開車,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城市交通規劃,多把腳車納入交通系統,銜接捷運、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

 在這些城市里,開車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騎腳車反而更方便。

 在新古毛建造腳車道,是一個值得嘉許的開始,但是要在我國城市落實腳車計劃,還必須先有完善交通規劃,提供市民一個騎腳車的友善環境。

荷蘭腳車比人多

 荷蘭除了是有名的“風車之國”,也是名副其實的“腳車王國”。

 荷蘭人口1600余萬,卻擁有1800萬輛腳車,腳車比人還多,這是因為當地有完整的腳車交通規劃。

 上世紀70年代早期,荷蘭擁車率就已非常高,不只塞車問題嚴重,交通死亡人數也非常高。

 這使交通安全成為一種政治課題,加上荷蘭國內環保意識日益提高,上世紀70年代中期,該國開始提倡以公共交通工具和腳車取代私家車。

 荷蘭國土地勢平坦,城市人口密集,70%的人通勤距離短過7.5公里,所以很適合在成市里使用腳車。

 荷蘭早期的腳車政策,主要是先通過改造交通基礎建設,建造腳車專用道,同時在全國打造連通的腳車路線網。

 另外,該國也在公共場所、商場、建築物等地設有腳車停車場。

 20世紀80年代,該國限制汽車在住宅區只可行駛30公里/小時,避免高速行駛的汽車威脅行人和腳車使用者的安全。

 到了20世紀90年代,該國制定新的交通政策,包括提高汽車停車場收費,限制汽車進入城里一些地方,減少興建汽車停車場,增建腳車停車場。

 通過以上政策,對開車族設限,營造有利騎腳車的環境,逼使開車族選擇更環保的交通工具。

設想周到方便騎士

 荷蘭國土面積雖小,但是還是有許多荷蘭人是居住在一個城市,卻在另一個城市上班的,通勤距離長遠。

 為了讓腳車可以跟火車等公共交通銜接,荷蘭火車站外都有腳車停車場和出租腳車服務。

 火車通勤族可以一早騎腳車到火車站,把腳車停泊在火車站附近,轉搭火車上班,下班再從火車站騎腳車回家。

 荷蘭是目前擁有最完整腳車政策的國家,國內環境設施對腳車使用者非常友善。

 當地人不管上下班、買菜、購物,甚至在國內各地旅遊,都喜歡騎腳車。

 今天,歐洲其他國家以及美國,在全球暖化和原油價格不穩定的壓力之下,也紛紛推廣腳車交通策劃,荷蘭往往成為大家取經的對象。

共享計劃非常簡便

 有人調侃,現在歐洲只有兩種市場,一種是已經實施“腳車共享計劃”(Bicycle sharing system),另一種是在設法實施“腳車共享計劃”。

 通過“腳車共享計劃”,在城市各地配備腳車租借站點,在歐洲一些城市已經行之有年。

 最早的“腳車共享計劃”是以投幣方式付費取車,不過租用方式不夠簡便,而且經常有不歸還問題。

 目前這項計劃已經全面電腦化,騎車人只要一張電子卡在手,就可在城市各處站點取用和歸還腳車。

 騎車人可以從一個站點取車,到任何一個站點還車,收費方式一般是自動從電子卡扣款,非常方便。

 大多數城市里,在30分鐘里歸還腳車通常是免費租用,之后每半小時收費通常約莫一兩令吉。

紐約騎腳車者增多

 美國紐約,一個擠滿800萬居民,還有無數車輛的城市。

 這個城市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黃色的德士特別多,車道人行道幾乎沒有不擁擠繁忙的時候。

 曾經到過紐約的人,這一兩年如果重臨紐約,就會發現這個城市有點不一樣了,這里的腳車專用道變多了,騎腳車的人多了。

 為了解決塞車問題,紐約幾年前改善市內基礎建設,從2007年起,鋪設了350公里腳車道,目前市內的腳車道長達1100公里。

 該市的目標是在2030年以前,把腳車車道增加到2900公里。

 有了跟公路行人道分開的腳車專用道后,民眾騎腳車的比例增加了300%。

 紐約也將在明年展開“腳車共享計劃”(Bicycle sharing system),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部分地區設立600個腳車站點。

 到時候,這兩個地區每隔幾條街,就可以找到一個腳車站點,且24小時提供服務。

 其實,丹佛、華盛頓特區和波士頓等,較早已率先啟動“腳車共享計劃”,搞得非常成功,大受市民歡迎。




杭州騎腳車風光好(第2篇)


文: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只要有好的城市交通規劃,腳車是可以成為城市交通的主力軍。

 在中國杭州,腳車舒緩了當地塞車問題;在丹麥哥本哈根,腳車更是當地人首選的交通工具。

 今年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東京與東北地區鐵軌一度停駛,結果腳車“重挑大樑”,解決了當地人上下班出入的問題。

塞車是繁榮的象征?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很多大城市現在都車水馬龍,塞車永遠塞不停。

 杭州,這個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也因為人口增長太快太密集,而成為一座“堵城”。

 明明到處是美景,好山好水,林蔭大道,但是遊客每到一個景點,都需要坐困車龍老半天,只見烏煙瘴氣。

改善塞車情況

 西湖附近有許多腳車租賃,但是各自為政,服務不好,經常有遊客投訴。

 后來市政府決定統一規範管理,組建國有的公共腳車公司。

 這在中國是首開先河,跟歐洲、美國推行的“腳車共享計劃”系統也不一樣,最大特點是60分鐘內免費租用。

 2008年開始推行時,只是為了供遊客使用,舒緩五一黃金週時的交通堵塞。

 無心插柳柳成蔭,結果腳車使用者90%是當地市民,改善了杭州塞車情況。

 最早的腳車租賃點只有61個,都是設置在交通擁擠的旅遊區。但是租賃手續麻煩,租車還要收取押金,還車才拿回押金,而且腳車頻發故障,反應不好。

簡化租車手續

 腳車公司簡化了租車手續,只要預先在電子卡、市民卡等相關卡證加額,就可以刷卡繳納押金租車,還車時也是只要刷卡就可退回押金。

 如果不要退回押金,留到下次再租車也可以。

 因為反應熱烈,腳車租賃點已快速增至逾2400處,備有六萬多輛腳車供市民和遊客租借,均可以從一個租賃點租借,到另一個租賃點歸還。

 因為市民投訴,腳車公司也設置了幾個24小時服務的租賃站。

 去年,杭州也成功讓公共腳車,跟市內地鐵、公交車、德士及水上巴士系統銜接,型成“五位一體”的公共交通系統。

 不久前,英國廣播公司(BBC)旅遊頻道選出全球8個提供公共腳車服務最好的城市,杭州榜上有名。

秘密武器解決塞車

 杭州推動腳車租賃服務,本來是配合旅遊業,方便遊客使用。

 然而統計結果顯示,90%的公共腳車使用者是市民及長期在杭州的外來務工者,使用腳車的國內外遊客反而只有10%。

 這主要是因為坐困車龍里的市民,很快就發現騎腳車的好處。

 誰不知杭州風光好,遊客都喜歡在當地林蔭道散步。

 在上下班高峰時間,與其憋在車里動彈不得,不如吹著口哨騎著腳車在林蔭道上前進,然后轉搭公交車、地鐵等,說不定更快回到家。

 對于當地市政府來說,這真是個意外收獲,杭州過去為了交通問題,使盡法寶,結果吃力不討好,交通越來越混亂,市民怨聲載道。

 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汽車流量,路越建越多,高速公路越開越多,但所謂的“快速路網”不過虛有其表,每每開進高速公路根本是“行車難”,何來“快速”。

 2006年,杭州無計可施,一度試圖效法新加坡征收“塞車費”,引起民間大力反彈。

 陸路交通飽和,杭州也向水域發展,成為中國首個開通水上巴士的城市,希望市民可以乘坐水上巴士上下班,舒緩市區交通壓力。

 但是水上巴士因為班次、價格、路線等問題,無法吸引市民。

 最后,腳車反而成為緩和杭州交通問題的“秘密武器”,該市有意全面推廣公共腳車計劃,在市內主要城區里,做到每隔100多米,就可以看到一個腳車租賃點。

丹麥騎腳車勝開車

 在馬來西亞,我們首選的交通工具是私家車,接下來是私家車,最后還是私家車吧!

 但在丹麥哥本哈根,當地居民首選的交通工具是腳車,接下來是公交車,最后才是私家車。

 這里的腳車種類非常多,有雙座位腳車;帶小推車的三輪腳車,方便家長帶著孩子。

 當地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歡以腳車代步,交通尖峰時間,路上腳車的數量總是比汽車還多。

 北歐國家環保教育好,北歐人環保意識本來就高,不過只是減碳口號,並不足以讓城里的人都改騎腳車。

 哥本哈根跟荷蘭一樣,是通過“軟硬兼施”的交通政策,讓當地人情願騎腳車,也不想開車。

 在這個城市,開車很麻煩,有很多限制,但是腳車專用道長達300多公里,交通燈都是優先對待腳車,到處都有免費腳車停放處。

 舉個例子,在丹麥哥本哈根的歐洲環保署大樓,停車場里有150多個腳車停車格,只有一個停車格是保留給汽車,而且專供殘疾人士使用。

 這很明顯的告訴大家,腳車騎士遠比開車人士受歡迎,大家也會因為騎腳車比開車方便,而選擇騎腳車。

擬建腳車高速公路

 全世界大部分城市無不面對塞車問題,丹麥哥本哈根也有塞車問題,但擁塞的是腳車道而不是汽車道。

 腳車解決了哥本哈根公路汽車擁堵問題,但是每天3萬6000輛的腳車流量,卻導致腳車道不勝負荷。

 哥本哈根有110萬人口,當地各階層人士,包括政治人物都以腳車為首選代步工具,不管氣候如何,大熱天或下雪,當地人還是會騎腳車出門。

 為了解決腳車道“塞車”問題,當地政府打算把腳車專用道改建成腳車高速公路。

 腳車高速公路會建在大路的兩旁,寬4公尺,將來也會在高速公路沿途設休息站,方便腳車騎士為腳車輪胎充氣、修腳車鏈,以及休息和喝點飲料。

日本騎腳車風氣盛

 在汽車工業發達的日本,國內市民擁有的腳車卻比汽車多。

 日本騎腳車的風氣向來很盛,當地民眾日常到附近購物、上學、上下班等都會騎腳車,電車通勤族也習慣騎腳車往返電車站。

 今年3月日本東北部強烈地震,導致東日本的軌道和公路大受影響。

 地震重災區仙台,更是出現油荒,市內加油站多日無油可供,就算有車子也無法開動。

 結果在關鍵的時候,是遠古時代的重要交通工具腳車暫時解決當地居民出行問題。

 地震剛發生那段時期,東京地區掀起搶購腳車風潮,平均每週銷售兩百輛左右腳車的店舖,不到3小時就售出89輛腳車,很多店舖的腳車都銷售一空。

 越來越多上班族開始騎腳車上班,上下班高峰時間,街頭甚至出現腳車長隊。



德國騎腳車考功夫(第3篇 完結篇)


文: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在馬來西亞,摩哆和汽車搶道,已經不是新鮮的課題。

 在德國這個講究環保提倡綠色的國家,騎腳車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演變成腳車和汽車搶道。

 在中國北京,曾經聞名世界的“腳車王國”,腳車騎士卻越來越沒有地位,腳車道都給汽車摩哆搶佔。

在德國公路,步行和腳車騎車人向來比開車的人有“優先權”。

 在大馬是人讓車,在德國卻是車讓人。這還不夠看,大馬路霸都是開車族,德國路霸則多是騎車人。

 德國的腳車專用道規劃,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到處可見跟人行道、公共車道、汽車車道分開的專屬車腳車道。儘管如此,騎車人還是跟汽車司機及行人搶爭起公路來。

一騎上腳車變蠻族

 你一定聽說過,有些溫文有禮的人,一捉起駕駛盤會性情大變,按喇叭罵粗口。

 德國人是出名嚴謹講規則的,不過很多人一騎上腳車,卻會變蠻族,讓人難以置信。

 他們騎進人行道,對攔路的行人按鈴叫罵,沒有人肯剎車或停下來讓路。

 他們騎到公交車道,在塞車的車流中鑽來鑽去。他們一邊騎車,一邊講電話、一邊發短信,有時雙手不扶把。

 他們在腳車道和汽車道交橫的交通路口不理會紅燈,當汽車司機阻擋他們的去路,他們就用手不斷拍打車頂。

 當地警察每天都要處理無數跟腳車有關的交通事故,近年來,該國腳車事故傷亡人數明顯增加。

腳車事故傷亡增加

 今年1月到5月,德國共有137人在涉及腳車的交通事故喪命,比去年同期增長7.9%。事故中受重傷的人,也比去年增加43.5%,多達5045人。

 只是在柏林,今年上半年,腳車事故就有2400起,比去年同期增加20%。

 這個數據,跟中國或台灣比起來也許不算太嚴重,不過,要知道德國是全球交通意外最低的國家之一,卻有這么多腳車事故,自然引起國內外關注。

 這除了跟騎車人態度有關,也跟政府的交通政策舉措有關。

騎腳車違規頻生意外

 德國是個環保的先進國,推行腳車計劃多年,腳車設施、車道規劃、對腳車規定,其實不馬虎。

 大馬人、台灣人、中國人去到德國,會覺得腳車道無所不在,除了高速公路以外,不管哪條道路旁邊都會看到腳車專用道。

 在我國,任何人只要會騎腳車就可以上路,可是去到德國卻不能隨意騎車,因為那里有許多腳車法規。

 不過,隨著德國騎車人數持續上升,現有的腳車道設計和法規,似乎已經不管用。

 德國目前已經是歐洲最大的腳車消費國,國內腳車數量是汽車的兩倍,多逾7000萬輛。

 很多市鎮的腳車道,都變得非常擁擠,根本負荷不了這么多的腳車流量。

 但是德國城市近年仍著重于建造汽車高速公路,提升開車族安全措施,騎腳車的人被忽視了。

 德國聯邦公路研究報告顯示,德國騎車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設計缺陷”。

 報告指德國目前的腳車道不夠寬,導致騎車人互撞,而且路口混亂,騎車人在轉向時很容易被卡車撞到。還有腳車道旁的一些燈柱和其他障礙物,也很容易引發危險。

 德國雖然有許多針對腳車的交通條規,也有受過專門培訓的自行車巡邏交警。

 但是騎腳車不像開車需要考車牌,而且騎車人犯了交通規則,如果要逃走的話,警察並無法靠牌子找回來。

 還好的是,很多騎車人雖然不遵守交通規則,但是當警察攔住他們時,多數人還是會乖乖停下來。

 只是我們不該因為警察會寫罰單,所以才要遵守交通規則。

 在德國街頭,經常有許多騎車人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被來不及剎車的汽車撞上,結果丟了性命,其實他們只要停下車來,等一下綠燈,就能活下來。

 研究顯示,德國騎車人違章最多的是闖紅燈,根據警方估計,只是明斯特,每天就有1萬5000人闖紅燈。

 還有,德國到今天都沒有像芬蘭一樣,規定騎自行車的人必須戴上頭盔。

 另外,德國醉酒騎車的問題特別嚴重,25%事故是因為騎車人喝醉造成。

騎腳車比開車優越

 這些年來,德國希望買車的年輕人數量不斷下跌,比起名車,他們更想要一輛精品級腳車。

 現在很多車廠紛紛跨界推出精品級的手工腳車,價格不菲,都要好幾萬令吉,但是卻有很多人爭相購買和收藏。

 很多人認為駕德國名車是身分象征,但是在這個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騎腳車的人,比開車的人有優越感,因為這是環保的行為。

 這是德國民間許多人的想法,但是對德國政府來說,更多的人選擇腳車,意味著開車的人就會減少。

 政客不希望因為這個原因,打擊到汽車工業帶來的龐大經濟利益。

 很多德國政客雖然支持節源的綠色交通,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腳車只是交通系統里的一種補充,而不是替代汽車的主要交通工具。

 所以,德國政府並沒有意思撥出更多款項,擴建和改善腳車基礎設施。

 今年,德國交通部把修護腳車道的撥款從1億歐元(約4億3124令萬令吉)減至8000萬歐元(約3億4500萬令吉)。

 以科隆為例,現在60%的腳車道其實都已經不安全了,不過政府每年的撥款,卻不足以維修這些腳車道。

北京人為安全捨腳車

 在德國,腳車騎士和開車族為了公路的“話語權”爭鬧不休。

 在中國北京,情況也好不了多少。

 北京原來是世界公認的“腳車王國”,以前的北京人家里有一輛腳車是富裕的象征。

 今天很多北京人經濟條件改善,都紛紛改駕四輪車,但是還是有許多北京百姓離不開腳車這種出行工具。

 當世界上許多城市都提倡返回腳車時代時而建造腳車道時,北京的馬路也越建越寬,但是騎腳車越來越難。

 現在北京一些大路雖然有腳車專用道,但是很多都被私家車、摩哆和公交車佔據,再不然就是路況很差、坑洼不平。

 還有很多小路,則根本就沒有腳車道,騎腳車的人只能在汽車的縫隙之間,閃轉騰挪,曲折穿行。

 在一些路口和汽車天橋低下騎腳車更是危險,車子多開得又快,在一些沒有紅綠燈或人行道的路口,腳車騎士要過馬路更是難。

 許多北京人因為安全問題放棄騎腳車;也有人因為通勤距離太遠,北京騎腳車跟公共交通的銜接又不好,腳車甚至沒有停泊的地方,不得已買輛小車;更有許多人是因為騎腳車沒面子,為了滿足虛榮感而買車。

 全球在高呼減碳節源,北京人卻捨棄他們慣有的綠色環保出行方式。

 當地的汽車銷售量,以每年15%速度增長,10年來,北京城市的汽車數量增加了兩倍。

 汽車行業大受看好,腳車前景暗淡,每天塞車塞得當地人頭昏腦漲,城里的噪音問題嚴重,空氣污染更是讓人頭痛,城市的天空經常灰濛濛一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